近日,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一篇题为“郭树清: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“灰犀牛””。仅从标题看,让不少期待房价下跌的人看到了希望。
其实,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。从文中的内容可知,国家历来重视房地产泡沫对金融安全的威胁,所以这些年一直在采取措施化解,如提到的阻止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,落实“房住不炒和一城一策”精神。实际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,新增房贷占总新增贷款比重下降了10%,2019年比1016年的房贷增速下降了12%。
结论是,正如文章所说,“既满足房地产行业平稳正常需要,又避免了资金过度集中而出现更大风险”。翻译成白话是,国家对现阶段的楼市调控成果基本满意。由此,结合实际,笔者读出了以下两条信息。
1.楼市风险整体可控。如果说前几年房价上涨过快,导致楼市杠杆率过高,金融风险增加的话,在经历持续限购限贷等措施后,风险大幅化解,比如说低首付现象消失,随着房贷利率高企,即使首套房的首付款,很多购房者也在主动增加,以减少利息支出成本,二套房就更不用说了,在调控城市,基本是少则5成,多则8成,别说新兴经济体,在发达经济体中也是少见。从这个角度看,购房自有资金的提高,对银行而言,基本上没什么风险了,因为房价不可能跌4-5成甚至更多,所以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,如果你有房子,银行可能会主动找你做抵押放贷。
2.从官方和国家权威媒体的多次表态看,是认可当下楼市“平稳”状态。但我们知道,要做到绝对的平稳,基本是难以实现,房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比较实际的。从统计部门公布的70个大中型代表城市(一二三线城市都有)房价变动情况可知,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在2月份仅21个,3月份达到38个,然后每个月都有增加,到7月份时已经有59个,上涨城市数量占到84%。虽然上涨城市数量在增多,但涨幅有限,所以 仍旧视为“总体平稳”,如果笔者不是误解的话,那么,房价小幅上涨应该是被允许的,或者稳中有涨是可以接受的。
可以看到,这两年房价确实没过去那种凌厉的势头,但这并不意味着刚需晚买就比早买划算,先来算一笔账。
从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介绍的7月份房价数据看,其中以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为例:
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3.6%,一套总价400万的房子一年时间就涨了400万*3.6%=14.4万,这与北京市公布的最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4.5万元差不多,如果1年前没有买房,相当于损失了一个人的工资。
三线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4.5%,以一套总价100万的房子为例,现在与2019年同期的差距就为100万*4.5%=4.5万元,其实也与一个三线城市的在岗职工的平均年收入差不多。
通过数据对比,看似房价涨幅不大,但由于总价基数高,就刚需而言,早买、晚买都得买,不过,一年可能白忙了。就目前来看,楼市虽然在这次突发情况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波折,但恢复较快,除了价格外,其他数据上也都接近或者已经回正。用社科院专家张明的话说,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,下滑最浅的是房地产,在这次突发情况中表现出非常强的韧性。
可以预计,随着各项生产、生活步入正轨,经济持续恢复,前期观望的购房者陆续入市,房价跌下去的概率越来越小,如果按照当下房地产市场趋势,刚需盲目观望或得不偿失。
当然,有人说,“刚需买房要趁早”的观点是建立在“房价永远涨”的基础上,在懂行人看来,预测未来房价将达到多少不可信,没人能做到,权当是一个研究罢了,不过,结合现状、政策以及相关经验,对于房价趋势或者现象还是可以做出一些可行性分析,未来10年房价或这样走,共10点